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 目前位置: 首頁  > 本區介紹  > 八德尋根
友善列印 連結至桃園OpenAPI網站 張貼至「Facebook」 張貼至「Plurk」 張貼至「Twitter」 字級:

八德尋根

  八德舊名『八塊厝』,其得名由來傳說有二:
  1. 為始墾之清乾隆六年(西元一七四一年)時,所謂之「八塊厝」分別為「莊頭」、「莊尾」、「稻埕頭」、「連城」、「舊城」、「城外」、「公館」、「租倉」,其詳細地址多已無法確定,僅知「莊頭」在今八德國小之西,為唐山旺所建;「莊尾」在莊頭之北,三元宮之西;「連城」乃邱、廖二姓所居,為兩幢堡壘型相連之房屋,今村北長興路上尚有連城橋之名,茄苳溪經此一段稱連城溪;「城外」即今農會旁;「租倉」乃納儲租穀之倉庫為鄭姓所居,以上五處連同稻埕頭均在興仁里內;另外「公館」為官倉之所在,於「更寮腳」底,即今瑞豐 、瑞祥、瑞德里交接處;「舊城」在「崙仔」邊,於今之福興里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  2. 其二為清乾隆十年(西元一七四五年)閩、粵移民自南部北移至此,居住下來的有八姓,即謝、蕭、邱、呂、賴 、黃、吳、李姓,每姓各築一屋,故得「八塊厝」之名。
 
  • 『八塊厝』,民國九年改稱『八塊』;又於民國二十五年改名『八德』。而後經多次行政區域改革,於民國八十 四年一月一日正式升格為縣轄市八德市,並以大王仙丹花為市花,樟樹為市樹。
  • 又因桃園縣於民國103年12月25日升格直轄市,八德市由自治機關轉變為桃園市八德區的行政單位,八德市民代表會隨之裁撤。

  另依據八德仕紳邱文能先生考證著作《詔安邱伯順公派下來台大宗譜》( ISBN978-957-43-6200-4)  及八隻屋考證著作(或2019八隻屋文化)(請點閱)
  • 粵人(嘉應州,即梅縣)薛啟隆是官方核准的墾首。雍正年間,在斗六開墾成功;乾隆2年(1737)再帶隘兵(私兵或佃農)百餘人拓墾桃園(後因遍植桃樹,大約於乾隆12年稱之為桃仔園)。
  • 乾隆6年,漸移八德茄苳溪,與原住民通事知母六(霄裡社頭目,漢化早,後改名叫蕭那英,為八德、大溪及龍潭蕭家之始祖)合作。隘兵利用茄苳溪及霄裡溪,開鑿霄裡大圳,灌溉農田。隘乒及佃農分別住在今之區公所及三元宮附近有八處〈草〉屋;人們便將此地稱為八厝屋,客語稱之八隻屋、八厝屋或八座屋。

 

最後更新日期:109-02-18
瀏覽人次:24017 人